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知识 >动物标本师 让博物馆动物“重获新生” 正文

动物标本师 让博物馆动物“重获新生”

来源:炎杜娱乐网编辑:知识时间:2024-03-28 23:30:17

原标题:动物标本师 让博物馆动物“重获新生”

5月10日晚,重获新生动物标本师林峻在成都博物馆进行动物标本修复。动物

5月10日晚,标本博物韩三千苏迎夏林峻带领的师让修复团队在整理“人与自然·贝林捐赠展”内的动物标本。

5月14日,馆动林峻在工作室对标本假体进行塑形。重获新生

一名合格的动物动物标本师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这是标本博物他们修复时专用的工具。

修复前 修复前的师让兔狲标本。

重新鞣制 对标本皮张进行重新鞣制。馆动

剔除残存 对标本重新制皮后剔除皮张内部残存的重获新生肌肉组织。

塑形整理 为修复后的动物兔狲标本梳理毛发,进行细节整理。标本博物

修复后 修复完成的师让韩三千苏迎夏兔狲标本。

5月10日晚8点,馆动国际博物馆日前夕,成都博物馆地下一层“人与自然·贝林捐赠展”的展览大厅里空无一人,300多件动物标本被塑料薄膜覆盖得严严实实,在灯光渲染下一切都显得格外的神秘。动物标本师林峻和他的搭档们戴着防护面具和手套,拿着工作器械走进展厅,“过去24小时,我们对标本进行了套袋熏蒸杀菌消毒,现在我们要正式对它们进行维护。”

博物馆的动物标本师是永远无法与观众碰面的一群“神秘人”,经常昼伏夜出的他们都是在闭馆后加紧工作,在开馆前退出展厅。检查标本状态、对皮毛进行清理和养护、维修出现病害的标本、修饰眼角及附属物等细节、对展示场景进行维护……每逢春夏、秋冬交替时节还要进行一次深度修复工作,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参展标本保持最理想的展示效果并延长其使用年限。“标本是有机质的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特别是在成都这种比较潮湿的环境中极易发生腐败、变质,如果不能经常对标本进行维护和养护,这些标本将在50年内损失殆尽,甚至不到50年。处理稍有不慎,几年内有的标本就可能残破不堪。”林峻说。

林峻从事标本制作与修复已经21年了,2017年他开始在成都博物馆进行动物标本修复养护工作。作为圈外人,很少有人知道他在圈内的名声。入门至今,林峻已经制作、修复了2000多件标本,他是国内第一位获得世界标本锦标赛哺乳类专业组一等奖并蝉联这一奖项的中国动物标本师。

20年前,限于当时的标本制作技术和水平,很多原本可爱的动物被制作成标本后形态、面部表情、细节都已变形甚至有些“面目狰狞”,皮毛状态几乎都不完美,其填充物多为棉花、稻草,极易滋生霉菌,导致标本无法长久保存。如今,对老旧标本进行修复翻新,最大程度延续它们的“寿命”是对动物标本师们提出的新挑战。

5月初,林峻开始修复博物馆里的一件面部变形、臀部结构坍塌、身体比例失调的兔狲标本。兔狲是长得几乎与猫一样的物种,看似憨态可掬其实是一种习性非常凶猛的动物。要修复眼前这件已经失去原有风采又颇具年代感的标本,林峻并没有急着动手,“拍照、测量原有皮毛尺寸、制定方案,是我们进行标本翻新修复的第一步。”方案确定后,一组人员才开始小心地剪开原有缝合线、取出填充物、清理皮下残留脂肪、对皮张进行消毒杀菌、对皮张进行重新鞣制,使得皮张变得更加稳定和柔软,能适应更好的贴合塑型。与此同时,另一组人员根据标本原始测量数据,利用聚氨酯泡沫等材料重塑标本的“假体”填充物。皮张和假体都准备妥当后再将两者重新组合,缝制、整理、塑形、细节处理和上色缺一不可。兔狲标本经过10多天的修复后如获新生。让林峻团队欣慰的是,在新工艺新材料的“加持”下,这些翻新的标本其“生命”又可多延续30到50年。

一件件古旧的标本在动物标本师的妙手下一一回春,其实每一次修复都是一次挑战,只有对动物结构有准确的把握和对动物生命最大的尊重才能完美地完成修复。标本的制作过程其实并不美丽,除了技术上的难度外,标本师还要学会和有毒材料、细菌、异味等共处。一名合格的动物标本师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除了具备动物分类学、行为学、解剖学的知识,皮革化工、雕塑、五金焊接、色彩运用等技能也是必备的,目前从事这一行的年轻人是少之又少。

谈及修复标本的意义和目标,林峻说,对于科研和科普来说,用严谨的标准做出的标本,便于大家准确认识一个物种;从美学来讲,一件完美的标本本身就是一个能表达审美思想的工艺品,这是属于动物标本师的荣光。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旻翔 摄影报道(记者 陈旻翔)

0.3808s , 42064.7265625 kb

Copyright © 2024 Powered by 动物标本师 让博物馆动物“重获新生”,炎杜娱乐网  

sitemap

Top